出汗太多浑身湿哒哒,三款食疗方供你对症下药!

时间:2023-07-30 20:23:58来源 : 羊城派

炎炎夏日,很多人稍微动一下,就是一身汗!心里一着急,又是一身汗!晚上睡着了,还是一身汗!甚至一些老广形容自己爱出汗的状态就像一只“湿水鸡”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中医把阴阳失调、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叫汗证。常见的出汗异常有自汗和盗汗。

1自汗

自汗是不自主地爱出汗。自汗往往是一种气虚、阳虚的表现,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自汗,醒时经常出汗,活动后更加明显。吃饭的时候或其他一般体力活动的时候,很多人都没怎么出汗,但气虚、阳虚的人往往会大量出汗。

2盗汗

盗汗是指在晚上睡眠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出汗,一醒汗就止住。为什么叫盗,就是偷盗的盗,偷偷地出汗。

盗汗往往是阴虚,阴虚有内热,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内热慢慢地把汗蒸出来,醒来之后,胃气到体表固护,出汗自然就止住了。

一般自汗多属于气虚,盗汗多为阴虚,但也有可能是肝火旺盛或湿热郁蒸等导致的。

3如何治疗自汗与盗汗?

广东省名中医、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表示,要分清自汗与盗汗,对症下药。

气虚自汗

这类人通常脸色发白、气短、说话声音低微,平时容易疲倦、感冒,舌淡红、苔薄白、脉细弱。一派气虚、肺卫不固的表现。

黄芪党参龙骨牡蛎汤

材料:黄芪20克,党参15克,煅龙骨20克,煅牡蛎20克,瘦肉200克,生姜3片。(1人份)

做法:煅龙骨、煅牡蛎先煮30分钟,后加入黄芪、党参、生姜和焯水后的瘦肉、清水,慢火煮至肉烂熟后,给适量盐调味,食肉喝汤。

点评:补气益卫、固表止汗。本食疗方的黄芪可益气固表,加上党参健脾补肺,煅龙骨、煅牡蛎以固涩敛汗,适合平时容易出汗,稍微一活动,出汗更明显,易于感冒、体倦乏力、面色㿠白、苔薄白的气虚自汗人群。

阴虚盗汗

这类人在睡梦中出汗,醒来以后却没有继续出汗,手脚心热、两颧色红、舌红少苔。黄穗平教授提醒,这类阴虚燥热之人,平时一定要记得少吃燥热、辛辣的食物,日常的食疗要以滋阴为主。

生地石斛浮小麦粥

材料:生地20克,石斛15克,浮小麦15克,咸猪骨150克,大米50克。(2人份)

做法:生地、石斛、浮小麦洗净放入纱布袋中,加入浸泡后的大米、清水,大火煮开后加入提前腌制的咸猪骨,煮半小时后加盐适量即可食用。

点评:滋阴清热、固表止汗。粥中的生地、石斛可滋阴养血,浮小麦甘凉,可止虚汗、养心安神,搭配咸猪骨,可清虚热,适合夜间盗汗、五心烦热、午后潮热、两颧色红、舌红少苔的阴虚盗汗者。

既有自汗又有盗汗

有人问了,那些既有白天易出汗,又有夜间盗汗的人怎么办?

临床上这一类人并不少见,汗为阴精阳气蒸化而成,汗出过多会损伤阴阳两个方面,所以汗证往往自汗与盗汗相兼而见。

有些人因为气虚自汗日久而伤阴,有些人因为阴虚盗汗久延而伤阳,以致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的表现,治疗当阴阳兼顾,贵在调补。

五指毛桃熟地糯稻根汤

材料:五指毛桃30克,熟地30克,糯稻根20克,瘦肉300克。(2人份)

做法:加入五指毛桃、熟地、糯稻根和焯水后的瘦肉、清水,慢火煮至肉烂熟后,给适量盐调味,吃肉喝汤。

点评:益气养阴、固表止汗。五指毛桃也称南芪,有益气固表的作用,熟地可滋阴养血,糯稻根养阴敛汗,三者搭配适合气阴两虚兼见自汗、盗汗者食用。

最后黄穗平教授提醒大家,日常遇到以下情况,还有一些急危重症,也会出现多汗,需要及时就医。

√ 提防“低血糖”

出汗是低血糖患者的常见症状,除了冒汗外,低血糖病人发病时还会伴有心跳加快、颤抖、恶心、眩晕、乏力、视力模糊等症状。

√ 当心“甲亢”

甲状腺功能紊乱常会有夜间盗汗的症状出现。这主要是因为甲亢患者新陈代谢较快,容易怕热、多汗。此外,甲亢还有心率增快、心慌心悸、身体消瘦、眼球突出、难入睡等表现。

√ 警惕“心血管疾病”

心脏病发作前,患者都会满头大汗、脸色苍白、痛苦不已。

√ 留意“更年期综合症”

50岁左右是女人的更年期,由于阴虚,更年期妇女会有出虚汗、潮热等身体症状,并且在情绪上还会表现得异常躁动、压抑。

√ 小心“肺结核”

肺结核病人也会有盗汗的现象。此外,肺结核患者还可能有咳嗽、咳痰、胸痛、咯血、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,以及午后潮热、倦怠乏力、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。
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丽萍
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责编 | 秦小杰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